在??诿捞m區大致坡鎮崇德村,農戶鄺必傳被周邊村民親切地稱呼為“田教授”。這位“田教授”不姓田,而是當地農業生產方面的能手、“土專家”。目前在美蘭區,像他一樣的“田教授”有26名。
依托身邊產業、運用身邊語言、傳授身邊技術、帶富身邊群眾——這是一支活躍在群眾身邊的致富帶頭人。在美蘭區,這支隊伍的形成,要追溯到2018年。
2018年起,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始實施“田教授”互助計劃。從當時還是貧困戶的村民中推選出農業生產方面的能手,以及愿意免費教授種養技能的致富帶頭人,聘為“田教授”。通過田間地頭“開良方”,思想技術“傳幫帶”,激發村民勤勞致富內生動力。日前,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美蘭區“田教授”互助計劃獲評“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在美蘭區大致坡鎮崇德村,“田教授”鄺必傳(左)向村民傳授黑山羊養殖技術。特約記者 王聘釗 攝
從受助者到施教者 帶領更多群眾發展產業
8月8日中午,鄺必傳端著剛攪拌好的飼料走進羊舍,10余只黑山羊見狀紛紛圍上前,開心地享用起美味的午餐。
聊起高效養殖黑山羊的辦法,鄺必傳已是個“土專家”,“黑山羊若出現流鼻涕、嘴里有黏液情況,可能是誤食了噴灑農藥的植物”“平時要讓羊吃飽,白天喂養,晚上也要在羊舍堆些草料”……
如今的養殖“田教授”鄺必傳,五年前還是村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8年,為鼓勵鄺必傳通過發展產業脫貧,當地政府出資送給他28只黑山羊,沒有養殖經驗的他開始自學養殖知識,積極參與鎮里的培訓講座、鉆研農業技術培訓教材……知識的不斷積累成就了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2019年鄺必傳依靠產業發展順利脫貧。
當時,鄺必傳熟練掌握養殖技術后,經常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主動為其他村民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如黑山羊難產如何處理?要想豬肉品質好需要喂食什么飼料……凡是遇到畜禽養殖問題,村民總會找到鄺必傳,他每回給的“藥方”總能精準解決問題,讓村民打心底里佩服。2020年,熱心助人的鄺必傳被美蘭區聘為“田教授”。
在“田教授”這支隊伍中,既有像鄺必傳這樣通過勤奮努力成功脫貧的典型代表,還有熱心公益的致富帶頭人,以及各行各業的專家能人。他們憑借著奉獻為民的精神,志愿加入“田教授”隊伍,為廣大農戶傳授種養經驗,夯實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從教室走向田間 “流動課堂”受歡迎
“田教授”,顧名思義為田間地頭的教授講師,講授地點以種植基地、養殖場等場所為主,通過直觀、形象、可觸的“體驗式”現場教學和指導,讓農戶學有所得。
8月8日下午,在距離大致坡鎮崇德村10余公里外的三江鎮茄苪村,村黨支部書記、“田教授”王瓊正在蓮霧基地里為農戶進行種植指導。臨近蓮霧催花期,如何進行高效養護迎接花期的到來,成為農戶當前種植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美蘭區茄苪村的蓮霧基地內,“田教授”王瓊(右一)向村民講解蓮霧種植技術。記者 陳長宇 攝
“大家注意看下,等這些嫩葉子全部長大變綠后,就可以開始催花,嫁接苗的時候要注意剪掉分岔的枝葉……”王瓊用海南方言,向農戶細致講授種植要點。專業的技術名詞被化作簡單易懂的“土話”,加之示范操作和頻繁互動,農戶很快便掌握了技術要點。
“王瓊是我們這里遠近聞名的蓮霧種植‘土專家’,我們在平時種植中遇到問題,總是找他開‘土方’。我們邊問邊學,掌握了不少種植訣竅?!贝迕襦噴v芳說,今年是她加入蓮霧種植的第八個年頭,在王瓊的技術指導下,絕大多數蓮霧種植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種植技術的提升也帶來好收成,促使家庭增收。
實用性,是“田教授”課堂的首要原則。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姜華介紹,“田教授”講授以“土話”開“土方”的形式,內容側重種養技巧,通過“體驗式”現場教學為農戶解決生產上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結合“分散互動”與“送學上門”,打造“流動課堂”。他們經常主動到行動不便的農戶家中講授知識,或組織村民開展經驗分享、討論交流等活動,為農戶提供學習上的便利。
從親手教到帶著干 “頭雁”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頭雁”的引領作用?!疤锝淌凇弊鳛楫a業發展能人,他們不僅親手教,同時還帶著干,以“頭雁”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在茄苪村,“田教授”王瓊牽頭成立了蓮霧種養合作社,吸納143位村民加入“股東”行列,以土地入股、基地打工等方式帶動農戶走向共同致富。如今,該村種植的連片蓮霧達3000畝,2022年產值達3500萬余元,一顆顆“紅寶石”鋪就了村民的致富路。
美蘭區三江鎮茄苪村滿眼翠綠的蓮霧種植地。記者 陳長宇 攝
在靈山鎮大昌村,“田教授”林聲茂早些年“白手起家”養殖咸水鴨,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后,他將養鴨場改造成產業示范基地。通過典型示范、技術培訓、就業用工等模式,帶領農戶從脫貧致富走向產業振興,如今該基地禽類年屠宰量達100萬只,已累計為農戶發放分紅超40萬元。
在大致坡鎮永群村,“田教授”陳玉夏帶頭發展“一村一品”蜜棗產業,不僅整合村里分散的種植戶抱團成立合作社,還創新改良出新品種蘋果棗,農戶收入提升了50%以上,平均每畝增收5000余元。目前該村成功注冊“群嘉”蜜棗商標,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產品供應鏈。
在美蘭區大致坡鎮永群村的蜜棗地里,一對農戶夫婦在采摘蜜棗。記者 陳長宇 攝
在產業發展上做好示范的同時,“田教授”不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他們在助力疫情防控,以及各種志愿服務中,以實際行動扛起責任擔當,帶領群眾積極為社會貢獻力量。
從“扶智”到“扶志” 增強村民發展產業信心
“田教授”作為技術能人,在為廣大農戶傳授種養技術的同時,如何調動更多農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助力鄉村振興?王瓊的做法是:為村民傳授技術的同時不忘講心得談體會,“扶智”的同時又“扶志”。
“在農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給他們加油打氣,做群眾背后的‘貼心人’?!蓖醐偨榻B,長期與村內從事蓮霧種植的農戶保持緊密聯系,經常上門和他們聊家常,積極為大家解心結,增強村民發展產業的信心。
在另一邊的大致坡鎮美良村,從曾經的貧困戶到如今遠近聞名的“田教授”,村民蘇家就積極發展富貴竹、菠蘿種植產業,不僅在地里田間時??煽吹剿笇мr戶的身影,還能在鄉村振興電視夜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宣講等活動中,看到他談發展產業的經驗和感想?!懊撠氄钡慕洑v,讓我明白了扶志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我將用心、用情帶領更多農戶走上致富道路?!碧K家就說。
在美蘭區大致坡鎮美良村,“田教授”蘇家就種植的菠蘿喜獲豐收。記者 王聘釗 攝
姜華介紹,下一步美蘭區將繼續發揮“田教授”貼近群眾的優勢,不斷豐富人員類型及講授內容,在思想引領和生產技術上帶領群眾實現致富,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谔剿鲃撔罗r村鄉土人才工作機制,打好“選、育、管、用”組合拳,組建了一支立足農村產業發展、覆蓋基層的“田教授”鄉土人才隊伍。在秀英區,“田園演說家”吳清誠積極向農戶講述自己的“電商經”,還經常代表脫貧戶分享自己的脫貧故事;在龍華區,“養蜂能手”陳朝敏為農戶傳授養蜂經驗,增強大伙勤勞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在瓊山區,“山柚教授”吳海山帶領村民發展起山柚特色種植產業,帶動村民收入節節攀升……
記者手記
為“田教授”發揮專長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立秋節氣,暑氣不減。走進??谔镩g地頭,廣大農戶發展產業的勢頭有增無減。一幅幅產業興旺的鄉村圖景躍然眼前,一張張淳樸的笑臉洋溢著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期盼。
在蹲點的過程中,茄苪村村民鄧妚芳告訴記者,“田教授”主動分享產業發展的良好經驗,幫助大家樹立積極向上、勤勞致富的思想,摒棄“等靠要”的慵懶作風,以“傳幫帶”的精神帶領大家致富。
在???,一群由致富能手、技術能手組成的“田教授”,走進田間地頭“把脈支招”,走進養殖基地“傳經送寶”……他們依托身邊產業、運用身邊語言、傳授身邊技術,接地氣、有活力,壯大了富民產業、促進了鄉村文明和諧。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帶頭人引領、有伙伴同行、有集體作后盾,群眾致富的底氣更足,鄉村振興也有了強有力支撐。
讓“田教授”持續發揮作用,還需要實施創業致富帶頭人“田教授”培育工程,扎實做好“田教授”隊伍跟蹤管理、服務指導等工作,為“田教授”鄉土人才創業提供政策、資金、項目、技術、培訓等各類支持,為“田教授”發揮專長創造條件,真正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基層人才隊伍。